内容结构::

修訂历史::

维基的命脉

~ 如何经营技术团队的知识管理文化?!

应邀探讨有关"营造团队技术文化",这话题真心应是 C*O 来吼的,我等基层无证务工人员,一般情况说了也白说的.

但就是忍不住呢!为毛?

激爽的技术团队什么样

先立个论:"一个技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,在于内部知识的传播效率!"

嗯嗯嗯,不过, "AKA" 有个隐性前提~团队目标是整个团队理解并认可的...(这事儿坑太多先不吐糟;-)

好吧,这么激爽的团队文化怎么形成的呢?

一个技术团队,想形成比其它团队更NB的战斗力,必然是整个团队的技能/思想/经验高度一致且各有不同的兴趣方向; 想达到这种状态:

具体的,有 "KM公式" 可以更好的表述: KMap-0.8.png

可直观的看出:分享行为本身,对人以及知识的结合,起到的是指数级促进作用!

举个例子:

于是:

再个例子:

于是:

不用再举例子了吧,也就是说,仅仅是技术经验的分享形式,就已经决定整个团队的发展上限!

什么是维基?!

所以,对维基的推广,以及其应用深度/广度/成效,基本可以测定出技术团队的发展潜力了!

维基能作什么?

正如工具是类人猿变成人的关键催化剂 坚持使用维基,并融入到团队生活中,就可以快速改变团队气质,形成"可催生出自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"

维基对团队的作用

可以推演一下,如果,团队整体积极使用维基之后:

正如候捷 老师说的:"发表是最好的记忆"

    ...这不就是"AKA"嘛?!

其它"Coffee时间","土拨鼠时间"等等团队沟通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可以运用的团队知识分享行动, 具体细节,下次有机会再聊...

维基的本质

维基的这种促进效果,其实是因为暗合了第三代知识管理理论模型: 如图:

知识,只有在这四种状态中不料的转化,流通,才有实际意义,否则不过是媒介上的墨痕迹而已:

.... 那么,在获得越来越多以及精准的用户端自动化反馈/统计/分析信息之后; 面对市场的变动,是否整个组织,将能够更加高效/理智/聪明的作出反应?! 在同等环境中,一个产品,能够比竞争对手,那怕快半天完成响应,用户的体验就完全不同, 市场也就有更多的主动时机,作出宣传, 等等...

以上的理想组织,当然依赖整个组织内部知识的高速流通过程! 这种高速流通的过程,必然依赖所有文档的高速编辑/发布/修订; 这恰恰是维基系统的最强特性!

推广维基的常见问题

可惜,在推广维基过程中,笔者长年面对两个极端反应:

嗯嗯嗯,长期冰火两重天之后,笔者逐渐意识到现象背后的 "知识场强" 问题:

    E(x,y,z)

    EK(g,p,s)

    其中:
        g,物理距离 geography distance
        p,心理距离 psychology distance
        s,知识距离 knowledge distance

启用维基的先决条件

嗯嗯嗯,好吧,以上依然是理想状态下的维基推广后的团队状态演进分析,其实: 维基系统本身只是解决了团队知识的可记录,可追踪,可改进;从而提高文化的成熟度; 但是并无法解决团队能否具有"自学习"气质;

综述

综上,一个可持续发展的,迈向卓越的技术团队,必然:

综上,必然会主动/合理/高效/自觉的使用维基; 因为,维基孕含着一种 "Kaopulity" 的知识流通逻辑:

是种趋向,令一切过程可用的心态!

其实,进一步的,决定上维基后,维基系统的选择,运维,培训,定制,集成/接入其它支撑系统... 事儿多了去的,不过,维基的命脉,只能先尝试分析明确维基是否得以存在于团队中的道义问题, 之后的不过是怎么做好做对的器术问题,有大量的文档支持,这里就按下不表,留待有心的读者自行研究了.

作者

[长年义务社区大妈]Zoom.Quiet zq-eyes-IMG_1987-96x96.JPG

-- ::-- ZoomQuiet [2012-04-25 03:01:34]


ZoomQuiet私有文章

CSDN编辑团审阅,其它用户不可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