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language:zh ''' CoP (Community of Practise) -- 实践型社区 ''' <> * CoP ,也被称为'''“实践性社区”''',是基于共同兴趣、爱好,按照对话和协作的方式自由组织和建立的专项社区。在社区中,人们的加入和工作都是基于对话和协商,并在每次知识性交流后及时开展行动。所以CoP首先是一个知识性的社区,人们通过贡献分享知识联系在一起,并通过共同创造达成快速和富有成效的产出。 * 发现自 [[http://www.socialbrain.org/default.asp?cop|Socialbrain.org]] {{http://www.socialbrain.org/images/sblogo.gif}} 参考:: * '''[[http://www-128.ibm.com/developerworks/cn/rational/cammarano/index.html?ca=dwcn-newsletter-rational|分布式异地开发:GDD 项目生命周期中的一天]]''' 也是我们实际在用的模式 * [[CoPvsVLC|CoP vs VLC]] * [[CoPsBase|CoP 理论基础]] * [[http://www.amteam.org/k/KM/2004-6/477990.html|CoP的理念与实践 - - KM&CC知识管理与协同商务]] * [[http://qc.gzntax.gov.cn/k//2004-10/709151.html|知识管理工具箱系列——实践社团CoP(建设篇)(AMT研究院 张凝)]] * [[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93a8455010086z5.html|从敏捷团队看CoP实践社团七要素_人月神话_新浪博客]] CoP社区的核心要素:: 1. 人员:不仅仅是要有共同兴趣,更重要的是要有接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。实践社团不是学习小组,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有能力扮演知识的获取者和分享者双重角色。社团中知识结构和技能层次的不一致将使大量时间浪费在沟通上,最后社团转变为学习社团而不是实践社团,因此实践社团必须要专注某个领域。 1. 词汇表:词汇表是敏捷团队沟通的基础,词汇表代表大家已经共同具备了某领域知识和团队需要的基础知识,团队成员在沟通上面已经不存在太多的沟通障碍,已经形成了一种共同语言。对于一个新入社团的人,第一步就是要理解词汇表,只有理解了才能够融入。 1. f2f沟通:敏捷团队要高效协作,一个重点就是要高效沟通。而配合白板的面对面的沟通始终都是最佳的沟通方式。面对面沟通是情景式学习和软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;同时面对面沟通有利于凝聚团队,有利于建立团队之间的信任。因此实践社团绝对不能搞成全虚拟社团,必须要配合线下活动模式。 1. 实践: 知识是否真正有用,真正能够创造价值必须要通过实践。首先是个人实践,然后是社团中小组实践,然后是进一步突破社团界限的推广。所有这里面是有一套方法论的,包括如何学习,方法和工具,架构和想法,实践步骤和成果的的检验等。实践表明社团或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已经从自我的实践中收益,一方面是实践后对知识是否能够创造价值或提高效率进行了验证,确定了是否可以进一步推广。有了实践检验后知识才可以得以沉淀,知识才能够形成地图。 1. 团队: 敏捷项目管理更强调团队,强调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价值观,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共同的团队目标而奋斗。社团必须向团队发展,否则人是聚起来了,但人是散的。称之为社团的意义就在于大家可以共同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,共同来完成一个阶段任务或目标,共同来实践一个知识或理论,共同来分享知识以交流心得和体会,共同来做成一件事情,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社团的价值。 1. 规则: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社团必须有相关的章程和规则,社团成员必须要严格的遵守和执行。社团难就难在不可能对社团成员造成某种严格意义上的惩罚,这也再一次强调了社团不是靠某个人凝聚的,是靠的大家通过社团都有所得而自发凝聚的,否则无法长久。如果一个人不尊重社团,或者说一味的获取而不付出,社团有权利让这些人离开,而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才是志同道合的战友。 1. 方法工具技术: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对知识管理和学习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个人博客,互联网实践社区,博客圈,专业知识库都在互联网上可以看到身影,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渠道。另外时间管理和GTD,个人知识管理,思维导图和概念图,博客以及各种工具的推广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效率。实践社区必须要借助互联网,博客,网上社区等各种工具技术,但又不能脱离了面对面的沟通和讨论,两者需要更好的相互结合。 ::-- ZoomQuiet [<>]